首頁 > 印刷博物館 > 源遠流長的印刷術 > 近代印刷技術 > 鉛活字版的發(fā)明與發(fā)展    

 
  印刷術的起源
  最早的印刷術
  印刷術的發(fā)展和傳播
  活字印刷開創(chuàng)新時代
  明代印刷的全面發(fā)展
  古代印刷技術的轉折
  ——清代印刷

  近代印刷術
  從現在走向未來
 

 

鉛活字版的發(fā)明者——谷登堡

約翰·谷登堡人像

  約翰·谷登堡 (1397-1468)是緬茵茲市一位具領導地位的公務員,發(fā)明用活字與機械來印制書籍的方法。

  約翰·谷登堡熟知制造硬幣的鋼模、印制撲克牌木刻版和鑄造鐘鈴的字模方式來制成印刷版子,但很快就察覺到每個字母必須要分開,且能移動,為能耐壓則決不可用柔軟的木材,而是堅硬的金屬。

  他的第一個目標是使用溶化的金屬鑄造個別的鉛字,為此谷登堡選用手寫字體作為籃本,為了能模擬手寫格式,使一般人不易分辨手寫書籍和鉛字印刷品的差別,他特地選用"textura"字體 (哥德體的一種)作為范本。

鑄造鉛活字的工具

  約翰·谷登堡為每個字母與每個符號制作一個鋼模,壓在軟銅塊上形成一個銅模,如此即可鑄造大量的鉛字。為此目的,約翰·谷登堡發(fā)明一種手鑄工具,將銅模放置其中,只要傾入溶化的合金,字母與符號即可產生,這種合金包含鉛、銻、錫與少許比例的鉍金屬,并于1450年開辦了自己的印刷廠!

國外早期鑄造的鉛活字

  但僅是如此仍然不夠,印墨也必須自行生產,為此他又發(fā)明了脂肪性的印刷油墨。然而這一切準備之首要工作,仍是要制造一部印刷機,為此,他又發(fā)明了木制印刷機。

  經過三年的辛勞工作,四十二行拉丁文圣經終在1455年印刷完成,約裝訂成200冊,每冊有1282頁,每本都是一樣完好而美觀。

  從此,他的發(fā)明品很快地傳遍全球各個角落,使全世界均能用這種印刷方式印刷有形的讀物,從古而今,由遠而近,世界各地均有目共睹。

  請欣賞更多圖片:

    谷登堡的鑄字方法印刷廠
    谷登堡印刷廠
    木制印刷機
    四十二行拉丁文圣經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