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6月21日,《湖南日報》要聞頭條刊發文章《借助高速路網,邵東主動對接長株潭城市群和粵港澳大灣區——奏響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曲》,由點及面地介紹了邵東民營經濟自滬昆高速建成后的高速高質量發展?,F刊發全文,以饗讀者。

借助高速路網,邵東主動對接長株潭城市群和粵港澳大灣區——
6月17日,記者駕車從邵陽市區出發,沿滬昆高速行駛約半小時,便進入了邵東市。這里,打火機出口量居全國第一,廉橋藥材市場規模居全國前四,民營經濟年總產值超過500億元。
集群發展形成新格局
如今,邵東共有民營企業1.5萬家、個體工商戶8.3萬戶,民營經濟創造了該市80%以上的生產總值、80%以上的稅收、90%以上的就業崗位、100%的外貿出口。
沿著四通八達的高速路網,邵東商品走向全國與世界,大批高新技術企業也相繼落戶邵東。
邵東湘商產業園創億達公司生產車間,全自動化生產線滿負荷生產,十幾道工序無縫對接,各類顯示屏源源不斷下線。
作為全國唯一生產從7至98寸顯示屏的企業,2017年,創億達公司從深圳搬入邵東湘商產業園。在其帶動下,10余家配套企業先后落戶,為邵東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選擇邵東,是因為這里有良好的營商環境、貼心的服務,更有便捷的高速路網。”創億達公司負責人鄧彪說。
2017年,邵東出臺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發展實體經濟系列政策措施,設立產業引導基金20億元、創投基金4億元,對傳統產業全面改造升級。
邵東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湖南銳科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紛紛落地,近100名輕工行業及智能裝備領域的專家發力推動邵東產業向“智造”轉型。
不遠處的湖南晶博光電有限公司,廠房主體已完工,部分設備也已進場,預計8月可投產。該公司是專業從事手機玻璃蓋板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擬在邵東總投資4.2億元,項目達產后年產值可達50億元。
邵東湘商產業園目前已集聚3D打印、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智能建筑、汽車零部件制造等5大高新技術產業,助推“邵東智造”駛上高質量發展快車道。今年1至5月,邵東完成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56.8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68.7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86%、20%。
便利的交通、給力的政策,助推邵東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借助民營經濟的強勁動力,該市GDP從2010年161億元躍升至2020年616億元,躋身全國百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