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CS2號小行星被命名為“陳省身星”

新華網天津11月2日電(李靖、張國)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薛隨建博士2日在南開大學宣讀了“陳省身星”的命名公告。一顆小行星當日正式被命名為“陳省身星”。
  近日,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下屬的小天體命名委員會討論通過,國際小行星中心正式發(fā)布第52733號《小行星公報》通知國際社會,將一顆永久編號為1998CS2號的小行星命名為“陳省身星”,以表彰他對全人類的貢獻。  

《小行星公報》中稱,陳省身“在整體微分幾何等領域上的卓越貢獻,影響了整個數學學科的發(fā)展”。

據了解,這顆小行星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于1998年2月15日在河北興隆發(fā)現并擁有命名權。

  剛剛度過93歲生日的陳省身2日說:“把我的名字跟天上的星星聯系在一起,我非常榮幸。我是研究數學的,數學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是高斯,他最早的工作就是小行星的研究,F在我有機會跟小行星有聯系,覺得非常快樂!

  陳省身1930年畢業(yè)于南開大學,1934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研究院。他開創(chuàng)并領導著整體微分幾何、纖維叢微分幾何、“陳省身示性類”等領域的研究,他是目前唯一獲得世界數學界最高榮譽“沃爾夫獎”的華人,被國際數學界尊為“微分幾何之父”。2000年,陳省身定居南開大學,現為南開大學教授、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名譽會員、美國國家數學研究所和南開數學研究所名譽所長、天津科技館名譽館長。

陳省身的學術貢獻

陳省身創(chuàng)立的嶄新的整體微分幾何,一直影響著20世紀后半葉以來數學的發(fā)展。他創(chuàng)辦主持的三大數學研究所,造就了一批承前啟后的數學家。

  陳省身結合微分幾何與拓撲方法,先后完成了兩項劃時代的重要工作,其一為黎曼流形的高斯-博內一般公式,另一為埃爾米特流形的示性類論。他引進的一些概念、方法與工具,已遠遠超出微分幾何與拓撲學的范圍,而成為整個現代數學中的重要構成部分。

  陳省身的其他重要的數學工作有:

①緊浸入與緊逼浸入,由他和R.萊雪夫開始,歷30余年,其成就已匯成專著。

②復變函數值分布的復幾何化,其中一著名結果是陳-博特定理。

③積分幾何的運動公式,其超曲面的情形系同嚴志達合作。

④復流形上實超曲面的陳-莫澤理論,是多復變函數論的一項基本工作。

⑤極小曲面和調和映射的工作。

⑥陳-西蒙期微分式是量子力學異,F象的基本工具。

陳省身先后獲得美國數學協會的肖夫內獎(1970),美國總統(tǒng)頒發(fā)的美國國家科學獎(1975);美國數學會“全體成就”的斯蒂爾獎(1983)和國際性的沃爾夫獎(1984)。此外還獲得多種學術榮譽稱號,如英國皇家學會國外會員,巴西國家科學院通信院士,印度數學會名譽會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