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博物館 > 名機薈萃 > 殲擊機
 

YF-23

 

  YF-23是由美國諾斯羅普公司和麥道公司為首的工業(yè)集團設計的,是美國ATF(先進技術戰(zhàn)斗機)計劃的第一架原型機。

  80年代初,美國針對來自蘇聯(lián)的威脅提出招標,要求未來的新一代戰(zhàn)斗機,航程要比F-15遠,能以超音速高空巡航,具有隱身能力,機動性好,易于維護,這就是所謂的ATF-美國21世紀的先進戰(zhàn)術戰(zhàn)斗機。ATF的研制分兩步走,先研制兩種原型機,進行對比試飛,然后決定誰將成為真正的先進戰(zhàn)術戰(zhàn)斗機。兩種原型機分別定名為YF-22A和YF-23A。前者由以洛克希德、波音和通用動力公司為首的工業(yè)集團研制,后者由以諾斯羅普和麥道公司為首的工業(yè)集團設計。

  諾斯羅普和麥道為了在競爭中占據(jù)上風,于1990年6月23日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推出了YF-23A,并于8月底進行了首次試飛。YF-23A初看有些象已退役的SR-71偵察機,但實際外形是非常復雜的。YF-23A采用了B-2飛機的隱身原理,切尖的三角翼面積很大,并裝有前后緣機動襟翼!獋葯C翼的前緣和另一側機翼后緣(包括尾翼在內)相平行,尾翼平面形狀與B-2一樣呈鋸齒狀;兩臺F119發(fā)動機埋藏在機身后部兩個貝殼狀的鼓包內,進氣道為S形,有效的屏蔽了發(fā)動機壓氣機的迎面雷達波發(fā)射,可調的槽形為噴口使紅外輻射降至最低;YF-23A采用了相距很遠的蝶形尾翼,它既是升降舵,又是方向舵,外傾角40度左右,蝶形垂尾有利于隱身(如同F-117隱形戰(zhàn)斗機),而且在大迎角機動飛行時可避開機翼尾流的影響始終保持良好的操縱性;采用內藏式武器懸掛系統(tǒng),機身下表面平坦,有利于隱身和減阻。駕駛艙蓋采用低阻的氣泡形設計,座艙位置較高,而且很靠前,因此飛行員的視野非常好。

  然而YF-23過多地強調了飛機的隱身性能,而對機動性能關注不夠,再加上新技術應用太多,提高了研制的費用和風險,結果在與YF-22的競爭中敗下陣來。雖然YF-23停止了發(fā)展,但是它獨特的設計思想和優(yōu)美的外形仍然不失名機風范。

武器裝備:雷達制導地先進中距空空導彈,“響尾蛇”紅外制導空空導彈,20毫米航炮。

尺寸數(shù)據(jù):機長20.5米,翼展13.29米,機高4.3米。


  [上一頁] [下一頁]

 

航空史話

航空常識

航空驕子

名機薈萃

軼聞與慘劇

中國航空

今日航空

 

相關資源

美國波音公司
空中客車公司
美國NASA
美國空軍
貝爾直升機公司
世界直升機年會暨展覽
中國航空信息網(wǎng)
中國航展在線
沈飛:殲擊機的搖籃
西飛:飛機研制基地
陜飛-運8之家
AVIKU航空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