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印刷博物館 > 源遠流長的印刷術 > 明代印刷的全面發(fā)展 > 明代印刷時采用的字體、版式和裝訂方法有哪些變化      

 
  印刷術的起源
  最早的印刷術
  印刷術的發(fā)展和傳播
  活字印刷開創(chuàng)新時代
  明代印刷的全面發(fā)展
  古代印刷技術的轉折
  ——清代印刷

  近代印刷術
  從現在走向未來
 

 

明代的書刊的版式及版面裝飾的變化

  明代的版式的變化如下:

 、侔婵。細線單邊,粗細單邊,文武邊等形式,在明代都有使用。但使用最多的是上下單邊左右雙邊。多數書都有行線,只有少部分書沒有行線。明代還出現了一種花邊版框,這是以前所沒有的。

 、谥锌p。明代書版的中縫以單魚尾和雙魚尾較多。單魚尾者多放在上部,下部為一橫線隔開不同的內容;雙魚尾者有對向排列和順向排列兩種。中縫內的文字有書名、卷次、刻印年代、出版者、頁碼等內容,少數書有刻工姓名。

 、蹠。明代的書牌形式較多,有龜跌形、鐘形、鼎形、琴形、蓮花荷葉形等

 、馨鏅嗪蛷V告。在書籍的前面或后面刊印版權和廣告,在宋代的訪刻中就已出現。到了明代,在坊刻書中,刊印版權和廣告者就越來越多。所謂廣告,無非是刊印本字號的地址及所印書籍的目錄,以擴大自己所印書籍的銷量。所謂版權,其內容多為“不許翻刻”、“不許重刻”、“敢有翻刻必究”、“翻刻千里必究”等。

 、輼它c符號。在宋版書中,偶而也出現過斷句符號。元代的書籍中,也曾使用過斷句符號。在明代的刻本中,符號使用的越來越多,但很不統(tǒng)一。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