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探索峽谷之最
世界之最非它莫屬
壯美山河 獨具特色
豐富資源 自然遺產
合理開發(fā)部分資源
峽谷風物天地共存
峽谷人文 自然淳樸
探索水汽通道探秘
徒步穿越峽谷手記
     
   大峽谷考察 壯美山河 獨具特色  > 大峽谷形成新識
        

    
瀑布群是怎樣形成的?

    
  瀑布的形成,特別是大峽谷河床瀑布的形成,應該是內外營力相互作用下導致地形差異所表現出河流水作用的一種階段性河床地貌的表現。其形成因子的作用應該是綜合性的、復雜的。當然在分析其形成因子中,會有主要的或次要的分別,也可說是在一系列特定條件的綜合因子作用下,在某一時間階段上的一種必然表現。大峽谷河床瀑布,就是在這樣短距離、高坡降、大水量的情況下,流水水動力作用選擇一定的地質構造部位能量釋放的一種必然表現形式,也是河流發(fā)育溯源侵蝕在現階段時段內、在特定的地形部位一種必然表現形式。

  當然,瀑布群的形成是各不相同的,要通過很詳細的工作,具體地分析。如西興拉到帕隆藏布匯入口20余公里的河床上:

  (1)短距離內河道作S形或直角形的急拐彎轉折,大的主體瀑布和相對集中的瀑布群首先最容易出現在河床S形拐彎的彎部和直角形轉折的彎部這種地形突然轉折變化、應力相對容易集中作用的部位,如最大(落差)的藏布巴東Ⅰ號、Ⅱ號瀑布就出現在河床S形拐彎部位。

  (2)短距離內峽谷基巖河床深槽形態(tài)發(fā)生束放變化的轉折部位,出現大的瀑布。如絨扎瀑布就是從相對寬的河床到突然收窄的河床跌落下去進入更深更狹的基巖河槽的。同時,任何巨瀑下面必有深潭,它必然會改變河床谷地的形態(tài)和水流作用的性質,這也是相輔相成的一種差異,應該說也是參與了瀑布地形的形成過程的。如藏布巴東瀑布跌落下去就形成一個大的三角形的瀑槽,瀑水在其中急速回旋翻滾,形成一三角形池,并呈牛奶狀乳白色的水流再跌落下去。

  (3)從藏布巴東Ⅱ號瀑布出現部位的衛(wèi)星影像圖分析,這里的變質巖系近東西走向,兩岸產狀是連續(xù)的,瀑布的出現主要應考慮是由于河床的急拐彎和束放導致應力相對集中作用所出現的差異。在絨扎瀑布,據張文敬教授介紹,瀑布的出現與其坐落在橫向巖層中石英巖脈這樣堅硬巖性地層的出現有關系。

  (4)至于藏布巴東Ⅱ號瀑布,即大峽谷中最大瀑布(高35米)以下一系列小規(guī)模的瀑布和跌水的出現,又與河床有許多大塊崩塌堆積的堵塞有關。整個大峽谷中一些河床小瀑布與跌水險灘,許多都與強大的支溝泥石流堆積于干流主河床上,局部改變了河床坡降造成的差異也是有關系的。

  (5)季建清博士認為,大拐彎峽谷的復雜構造弧彎在不同板塊之間,這里出現的是花崗質的構造糜棱巖帶,通過裂變徑跡的測年表明,這里15萬年以來上升量達到30毫米/年,是地球上最強烈的上升地區(qū)之一。在這里地幔物質上涌是“高溫、低密、低磁、負重力、多地震、強構造運動”的地球“熱點”地區(qū)?傊,這里地殼(物質)的變形是十分強烈的(在大峽谷瀑布群所在變形地體上留有許多構造變形的證據)。大峽谷核心無人區(qū)段就有因變形(無論快速或緩慢的)產生大規(guī)模山體的滑塌移動入峽谷中,堵塞和改變了河床地形,與瀑布群出現有關。

  總之,大峽谷河床瀑布的形成首先是在內外營力作用的綜合分析基礎上,對具體瀑布作具體分析,在這樣世界最大峽谷中這樣巨大的水力作用和強烈構造運動作用地區(qū),瀑布的變化性也就決定了大峽谷瀑布必然的青年性、群體性和復雜性征。

[上一頁]